• 首页
  • 时光书
  • 照片书
    • 经典照片书
    • 高端摄影集
    • 宝宝绘画集
  • 微信书
  • 个性印品
    • 时光记事本
    • 时光台历
  • 作品
  • 客户端APP
请选择制作的类型:
时光书
微信书
照片书系列
定制个性印品
  • 暂时还没想好做什么书,
    先去记录内容>>

  • 登录
  • 注册
  • 时光百科  > 
  • 文学 > 
  • 王之涣  > 
  • 王之涣《登鹳雀楼》原文、注释、赏析

王之涣《登鹳雀楼》原文、注释、赏析

关键词:登鹳雀楼古诗    登鹳雀楼王之涣    王之涣的登鹳雀楼
发布时间:2016-12-09

  登鹳雀楼

  作者:王之涣


  《登鹳雀楼》原文:

  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

  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


  《登鹳雀楼》译文:

 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,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。

 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,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。


  《登鹳雀楼》注释:

  1.鹳雀楼:旧址在山西永济县,楼高三层,前对中条山,下临黄河。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,故有此名。

  2.白日:太阳。

  3.依:依傍。

  4.尽:消失。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。

  5。欲: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,但也有希望、想要的意思。

  6.穷:尽,使达到极点。

  7.千里目:眼界宽阔。

  8.更:替、换。(不是通常理解的“再”的意思)


  《登鹳雀楼》赏析:

 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,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。其中,前两句写所见。“白日依山尽”写远景,写山,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,“黄河入海流”写近景,写水写得景象壮观,气势磅礴。这里,诗人运用极其朴素、极其浅显的语言,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,收入短短十个字中;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,也如临其地,如见其景,感到胸襟为之一开。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、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,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。这是天空景、远方景、西望景。


  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、滚滚南来,又在远处折而东向,流归大海。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,由近望到远,由西望到东。这两句诗合起来,就把上下、远近、东西的景物,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,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,特别辽远。就次句诗而言,诗人身在鹳雀楼上,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,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,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。这样写,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。而称太阳为“白日”,这是写实的笔调。落日衔山,云遮雾障,那本已减弱的太阳的光辉,此时显得更加暗淡,所以诗人直接观察到“白日”的奇景。至于“黄河”。当然也是写实。它宛若一条金色的飘带,飞舞于层峦叠嶂之间。


  诗人眼前所呈现的,是一幅溢光流彩、金碧交辉的壮丽图画。这幅图画还处于瞬息多变的动态之中。白日依山而尽,这仅仅是一个极短暂的过程;黄河向海而流,却是一种永恒的运动。如果说.这种景色很美,那么,它便是一种动态的美,充满了无限生机的活泼的美。这不是所谓“定格”,不是被珍藏的化石或标本。读者深深地为诗人的大手笔所折服。后两句写所想。“欲穷千里目”,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,还想看得更远,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,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,“更上一层楼”。“千里”“一层”,都是虚数,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。“欲穷”“更上”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,多少憧憬。这两句诗,是千古传诵的名句,既别翻新意,出人意表,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、十分紧密;同时,在收尾处用一“楼”字,也起了点题作用,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。从这后半首诗,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所见,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,更登上了楼的顶层。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,而含意深远,耐人探索。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、高瞻远瞩的胸襟,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。就全诗的写作特点而言,这首诗是日僧空海在《文镜秘府论》中所说的“景入理势”。有人说,诗忌说理。


  这应当只是说,诗歌不要生硬地、枯燥地、抽象地说理,而不是在诗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扬哲理。象这首诗,把道理与景物、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,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,而理自在其中。这是根据诗歌特点、运用形象思维来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。 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:它是一首全篇用对仗的绝句。前两句“白日”和“黄河”两个名词相对,“白”与“黄”两个色彩相对,“依”与“入”两个动词相对。后两句也如此,构成了形式上的完美。


  沈德在《唐诗别》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:“四语皆对,读来不嫌其排,骨高故也。”绝句总共只有两联,而两联都用对仗,如果不是气势充沛,一意贯连,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离破碎。这首诗,前一联用的是正名对,所谓“正正相对”,语句极为工整,又厚重有力,就更显示出所写景象的雄大;后一联用的是,虽然两句相对,但是没有对仗的痕迹。所以说诗人运用对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。


版权声明:部分内容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

你可能感兴趣的

  • 王之涣《宴词》原文、注释、赏析
  • 王之涣《凉州词二首》原文、注释、赏析
  • 王之涣《凉州词二首》原文、注释、赏析
  • 王之涣《送别》原文、注释、赏析

推荐关注

  • 亲子

    孩子撒谎秋季育儿知识宝宝补锌孕期抽筋孩子脾气暴躁
  • 旅游

    安徽旅游杭州旅游大连旅游南京旅游厦门旅游
  • 校园

    大学生军训大学校园趣闻小学生防拐骗孩子偏科青春期叛逆
  • 文学

    红楼梦优美段落诗经心情随笔心理学书籍
  • 出版

    个人出书自费出版出版社出书流程明星出书
  • 印刷

    小说印刷 杂志印刷 期刊印刷 宣传册印刷 数码印刷
  • 纪念册

    毕业纪念册班级纪念册同学聚会纪念册青春纪念册成长纪念册
  • 明星

    林心如邓超陈奕迅陈乔恩tfboys
  • 美食

    宵夜菜谱坐月子食谱坐月子吃什么水果月子餐坐月子注意事项
  • 爱情

    励志名言高考励志名言中国民间故事黄河的民间故事哲学故事
  • 礼物

    三八节礼物女生节礼物母亲节礼物父亲节礼物生日礼物
  • 其他

    成长印记出书神器明信片微博书微信书

时光流影

一个分秒成书的神奇网站

上传图片和文字,体验自动排版,一键成书!

关注最多

    热门文章

      请选择制作的类型:
      时光书
      微信书
      照片书系列
      定制个性印品
      • 暂时还没想好做什么书,
        先去记录内容>>

      来时光流影,把你最关心的内容整理、制作成书

      我也做一本X
      关于我们|帮助中心|免责声明|时光百科|网站导航|联系我们

      © 时代数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皖B2-20200090 皖ICP备10017145-4号

      时光流影旗下产品:时光书、照片书、摄影集、微信书、
      时光记事本、时光台历、绘画集